1930《巴比特》
《巴比特》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在192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映美国商业文化繁盛时期城市商人生活的小说。它不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巴比特”,还漫画式地表现出美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商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文化观照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由于他充满活力深刻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本书简介
泽尼斯市的房地产商巴比特生意兴隆,生活舒适。他总是宣扬道德伦理,以便牟取更多利益。然而,机械的生活方式使他日渐烦躁。当他唯yi的知心朋友保罗因向其歇斯底里的妻子开枪而入狱时,巴比特开始了反叛之旅,并因此得罪了商业巨头。生意上遭到各种阻扰和破坏的巴比特正厌倦叛逆渴望重回正轨时,他妻子突发的一场病成全了他,使他重新回到那帮子“正派人”中间,重新投入庸俗市侩的怀抱和尔虞我诈的商业秩序中。
1926《有产业的人》
《有产业的人》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世家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篇作品。该小说以19世纪20—30年代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几位主人公都是当时普普通通的“业主”,大众眼里吃穿不愁的有钱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表现出的冷漠随处可见,福尔赛人的财产意识和占有欲使他们的家庭关系成为金钱关系,这些福尔赛们在精神生活里并不优裕。该小说从美对私有世界的扰乱开始隐喻了人与社会的异化。文字平实,却暗含讥讽。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为其叙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本书简介
正值青春妙龄的女主人公伊琳,在一个音乐会上被福尔赛家的少爷索米斯一眼看中。尽管她并不喜欢索米斯,但索米斯却穷追不舍。一年以后,在伊琳的那位经济拮据、自己也想改嫁的后母的帮助下,索米斯大功告成:伊琳成了索米斯太太。然而,伊琳的美成了福尔赛家族中几乎每个人倾慕的对象,她成了旋涡的中心,她确实强烈地“扰乱”了这个资产阶级大家庭。可是,伊琳并不爱这富裕的家族,也不爱她的丈夫——“有产业的人”索米斯。索米斯为了笼络妻子斥资建别墅,反而促成了建筑师波辛尼和伊琳的相逢、相知和相爱。然而,金钱主宰的现实是残酷的,他们失败了:波辛尼在穷途末路中死于非命,伊琳出走以后投奔无门只得回家。但貌似胜利的索米斯永远无法填平他与妻子感情的鸿沟。